今天是五月一号,很多股民开始忐忑不安了,他们相信“五穷六绝”的股市魔咒,担心五月和六月股市会很糟糕。
从过去的记录看,五、六月的确不是股市的好月份,在大马股市,五月是季度业绩出炉的季节,无论业绩好坏,多少会对股市产生冲击,而六月则在消化业绩对市场的冲击,股价波动难免。
投资者情绪对市场影响很大,“五穷六绝”的魔咒是五、六月不可避免的消极情绪,大家都在担心市场表现不好,交易自然就变得更谨慎,交易减少,离场的人增加,股价滑落是很正常的现象。
五穷六绝七翻身(May is poor, June is bleak, and July will turn around)是香港股市在1980年代开始流传的说法,是当时的经济分析员在参考过历年香港股市的升跌而得出的结论;股市在每逢5月时都会开始跌市,到了6月更会大跌,但到了7月,股市却会起死回生
出现此现象是因为香港大多数公司在3月公布年结业绩,之后派息除权。所以到了5月时,由于大多数公司都已经派息除权,股价自然会下跌,直到暑假后的七月股民期待中期业绩为止。
美国股市也有同类讲法,叫做“sell in May and go away”。
1980年代资讯不发达,没有线上交易,股市的运转不如现在般迅速,因此,无论是好消息或是坏消息,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去消化,五月的市场不利因素自然就会造成比较长久的影响。
如今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一件大事发生,无论是在天涯海角,瞬间就传遍全世界,任何跟进措施也会在第一时间让大家知晓。
股市还是那个股市,股市的运转却已经不是三、四十年前的模式了,而“五穷六绝”这句始于80年代的魔咒,若还有一点灵验的话,那也纯粹是投资者的心理作祟造成。
毫无疑问,股市会跟着时代向前推进,投资者当然不能死抱过时的观念进行投资,就比如“长期持股”,很多人喜欢用大众银行做例子(故事已是老掉牙,在此就不重复了),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理念。
中国古代三国“赤壁大战”的火烧连环船战术,不能用到现代战争,三、四十年前的投资理念又怎能全盘照搬用在互联网时代的股市呢?
就拿最近发生的美国硅谷银行被接管和瑞士信贷被收购事件来讲,一些比较保守的分析师认为这是新一波“雷曼兄弟”式灾难,然而,这两起惊天动地的事件,在股市引起的波澜却很暂短,事发至今才一个月多,目前在市场上虽然还有余波,却已逐渐淡化了。
现代股市变换快如闪电,以前可能拖延三几天的影响,如今几个小时就成为过去了,前人累计的经验固然珍贵,但不能盲目跟从,需要结合新时代灵活应用。
“五穷六绝”难免令人担心,但也无需过度惊慌,最重要是具备正确的心态,运用可靠的方法,以及掌握及时的市场资讯,把投资风险降至最低,确保自己能成为股市常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