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劳公积金缴纳计划 或为EPF注入22亿资金

行业观察人士表示,拟议中的非永久居民(非PR)外劳公积金(EPF)缴纳计划将进一步扩大养老基金规模,使其能够在各类资产中进行再投资。

他们估计,目前有247万名外劳,平均月薪为1834令吉,雇主和外劳的潜在缴纳额将为EPF注入约22亿令吉的资金。

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SERC)执行董事李兴裕表示,随着缴纳额的增加,养老基金预计将进一步增长。

然而,外劳缴纳的资金池将使EPF管理其庞大的可投资资金变得更加困难,从而影响其为会员提供更高股息的能力。

李兴裕指出:“外劳最终可能会提取他们的EPF资金并汇回本国。”他还提到,有人认为外劳的EPF缴纳将锁定他们的资金,减少汇款外流对资本市场和令吉的影响。不过,外劳可以自由汇款,没有任何限制。

然而,李兴裕表示,拟议中的外劳薪资2%的缴纳比例,加上更高的最低工资,可能会增加雇佣成本。尽管这一举措为中小企业(SMEs)提供了一些缓解,但最低工资上涨、分层征税制度、潜在的燃油补贴合理化、电子发票和电价调整等成本上升将增加企业开支。

虽然这可能鼓励企业雇佣更多本地员工,但许多本地人仍不愿意从事3D工作(即脏、累、危险),企业仍需承担更高的成本。

经济影响

李兴裕估计,非PR外劳的EPF缴纳率和更高的最低工资将使雇佣成本增加14.1%。这些成本包括从今年2月1日起最低工资提高200令吉至每月1700令吉、分层征税制度、6月可能实施的RON95燃油补贴合理化、7月1日推出的电子发票以及2025年下半年电价调整。

他初步计算显示,最低工资和EPF缴纳的综合影响将使每位外劳的月成本增加约237.50令吉(包括Perkeso),增幅为14.1%。尽管劳动力市场预计将保持稳定,但外劳雇佣成本的增加可能会迫使雇主雇佣本地员工。

然而,由于许多本地人不愿意从事3D工作,企业仍需承担因非公民员工强制缴纳EPF而增加的运营成本。

国家外劳管理政策的目标是将外劳数量控制在总劳动力的15%以内。截至2024年9月,马来西亚有247万名外劳,占总就业人数的14.8%。

李兴裕补充说,包括劳动力成本在内的运营成本上升将导致通货膨胀,因为无法吸收更高生产成本的企业将通过提高商品和服务价格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中小企业寻求 EPF 减免以应对成本上升

马来西亚中小型企业公会总会长陈棋雄表示,缴纳比例应降至1%。尽管2%的上限看似不高,但陈棋雄指出,农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行业已经在应对不断上升的运营成本。

他表示:“目前,影响可能不会立即显现,但有人担心这些缴纳额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上升,进一步加剧企业的财务压力。”他还提到,首相承诺短期内不会提高缴纳比例,这为企业提供了一些缓解。

陈棋雄举例说,如果一名外劳月薪为2000令吉,2%的EPF缴纳额相当于每月40令吉,或每年480令吉。尽管480令吉对个人来说可能微不足道,但严重依赖外籍劳动力的中小企业可能会面临显著的财务影响。

例如,一家拥有200名外劳的中小企业每年将增加200 x 480令吉 = 9.6万令吉的成本。最终,严重依赖外籍劳动力的公司将受到显著影响,其管理额外开支的能力将取决于有效的现金流规划。

陈棋雄表示,这一政策不太可能显著改变中小企业对外劳的依赖,因为持续的成本压力和特定岗位缺乏本地工人使得外籍劳动力对于保持竞争力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面临技能短缺的行业。

他补充说:“除非出台更全面的支持措施,否则中小企业可能会继续依赖外劳。”他还希望政府能为企业提供足够的准备时间,以便有效规划和适应这些变化。

一位在孟沙经营餐厅的中小企业协会成员表示,其主要挑战包括运营成本上升、最低工资提高以及每周工作时间从48小时减少到45小时。这些变化将导致加班费用增加、外劳征税提高以及为吸引员工而增加的薪资。此外,他们还面临销售和服务税(SST)提高至8%(针对酒精饮料)、令吉疲软导致的食品价格上涨、运输成本上升和电费增加等问题。

他表示:“因此,我们的利润受到挤压,因为我们只能将部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客户。同时,由于当前的经济环境——如疫情以来利率上升和经济停滞——我们的客户减少了支出。所以我们两头受压。”

接收即时股票消息

安装 Telegram APP,加入我们的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