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A IMS遭人权组织狙击事件中,投资者若被套亏钱,谁应该负起最大责任?

自2003年以来,英国高科技家电制造商Dyson已将柔佛士乃(Senai)作为其全球制造中心。过去18年,该公司通过将生产外包给本地合同制造商,向市场注入了数十亿令吉,其中一些制造商已发展成为大型上市公司。

近日,一家电子装配厂(ATA IMS)遭国际人权斗士狙击,Dyson立即斩断合作关系,这令该装配厂顿时损失8成业务、股票应声大跌。其他代工厂的前景也备受关注,搞得人心惶惶。

这一系列事件确实给人来个措手不及,但并非毫无预警。

依赖单一客户

单凭一家客户就能为公司带来大笔收入,听起来相当诱人。但过于依赖一两个大客户的商业模式,实际上风险很高。如果失去了合同,或者客户替换供应商,公司就会突然面临巨大现金流漏洞的风险,一时间很难找到其他客户来弥补缺口。

根据国际财报准则 IFRS 8,上市公司应当公开其对主要客户的依赖程度信息。如果与单个客户的交易收入达到一家公司(或集团)年度收入的10%或以上,该公司应在财报中披露此信息、以及每个此类客户的收入总额。然而,上市公司不需要披露客户的身份。

在ATA IMS 的财报中显示,自2017年收购IMS后,该集团从 ‘Customer A’ 的年度收入占总营收的 80%,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投资者最终得知该客户的身份就是Dyson。

依赖外劳的行业

电子电器是大马工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对GDP增长、出口收入、投资和就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而刺激了新的经济集群的增长,尤其是与制造业相关的服务,如测试和工程,以及与贸易服务相关的全球枢纽活动。

众所周知,电子制造服务业是劳工密集型行业,并严重依赖全球供应链。环境、社会和管治(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近年快速受到重视,渐渐成为金融市场的主流策略。企业将ESG因素纳入其营运准则,已是大势所趋。EMS被推到了风口,成了企业关键准则。

马来西亚经济特征

在1970年代,马来西亚的外籍工人大多受雇于种植园和建筑业,人数不多,以满足季节性需求。20世纪80年代的快速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将80年代中期失业率高企的局面,转变为90年代初的充分就业。劳工和技工普遍短缺,导致工资不断上涨,这吸引了大批合法和非法的外国工人。这些工人缓解了生产压力,尤其是当时的低端产业。然而,最初设想的缓解生产限制、让企业向价值链上游转移的过渡性支持,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更为根深蒂固的特征。

多年来,我国因强迫劳工问题频频遭外国人权组织讨伐的案例不计其数。

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在发现有强迫劳动的证据后,在过去两年中禁止了向美国出售产品的六家大马公司(包括胶手套厂和油棕园)。

今年7月,美国国务院将马来西亚、中国和朝鲜一起列入黑名单,称马来西亚在消除人口贩卖方面没有取得进展。

投资者应该怎么办?

外国人权组织打压本地产业确实令人愤慨,但我国过度依赖廉价外劳也是不争的事实。

真正能解决这件事情的只有政府、公司管理层及客户。散户投资者,除了能交易自己手上的股票之外,埋怨人权组织、政府和公司管理层都于事无补。

不过,投资者绝对可以通过研究一家公司的生意模式,规避风险。对于外劳密集的公司,在进场前应做好功课,至少确认公司的生意不会过度依赖单一客户。做到这一点,类似ATA IMS事件的灾难将不会重演。

接收最新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