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引领智慧型手机时代的科技巨头——苹果,如今似乎来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就在各大科技公司纷纷挥舞AI大旗、大步向前时,苹果的脚步却显得异常沉重。
特斯拉资深工程师近日发出警告:苹果正被自己过去的辉煌“遗产”所绑架,如果不加快脚步,恐怕会重蹈Nokia的覆辙。
辉煌的诅咒?苹果的Nokia时刻来了?
这位工程师点出了一个关键:Nokia当年也曾是手机霸主,但却因过度依赖旧有成功模式,错过了触控与智慧型手机的革命性转变。
而苹果,如今正面临类似挑战。过去凭藉iPhone、iOS和自家晶片打造出封闭又高效的生态系统,确实缔造了辉煌。但时代已经变了,今天的主战场早已从硬体和作业系统,转向了AI和大型语言模型(LLM)主导的服务体验。
Tsai直言,苹果虽然握有晶片、用户、现金等“三大优势”,却完全没有表现出“危机感”。这点,和当年不以为意的Nokia,何其相似。
Siri十年不进化,AI竞争一开始就掉队?
别忘了,苹果可是AI语音助理的开路先锋。2011年Siri一登场,曾惊艳全球。但十多年过去了,Siri却停留在「叫你起床、放首歌」这种程度。反观Google的Gemini、微软的Copilot,不但能多轮对话,还能整合生产力工具、帮用户工作。
今天的AI,不只是工具,更是能理解、推理、生成的智慧拍档。**而苹果至今还没拿出能跟ChatGPT或Claude叫板的产品,研究全关在自家实验室,用户根本感受不到。
一旦使用者习惯了外部更聪明、更好用的AI助手,苹果引以为傲的生态系统恐怕也会开始“漏水”。
苹果要“外购AI大脑”?一场豪赌的开始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有消息传出:苹果可能不再坚持“自己来”,而是转向与OpenAI等业界龙头合作,计划将先进的LLM整合进Siri和iOS系统中。
这种做法有几个明显的好处
节省时间: 不用从头开发,直接用成熟技术快速追上进度;
强化Siri: 让Siri从“鸡肋功能”变成“AI主角”,增加用户黏性;
专注强项: 苹果可以继续把重心放在软硬体整合、用户体验、安全隐私这些它最擅长的领域。
风险也不小
动摇根本哲学: 苹果一向强调掌控核心技术,如今却把最关键的大脑交给别人?
隐私信任问题: 用户能接受Siri的AI逻辑是外包的吗?数据还安全吗?
技术整合难度高: LLM动辄需要庞大算力与资源,如何在iPhone这种掌中设备上运行?技术挑战不小。
巨人的选择题
苹果现在就像站在十字路口的巨人,一边是浪头正旺的AI新浪潮,另一边则是自己一手打造的封闭成功系统。
要不要放下身段跟别人合作?能不能在保有品牌价值的同时,跟上技术节奏?
Siri的命运不只影响一个功能,而是可能决定苹果接下来十年的走向。
是要继续做那个“全能的创造者”,还是变身“顶尖的整合者”?这场赌局,已经开打。